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0月, 2010的文章

第三次 yajé

taita Eliberto   在與瓦拉喝咖啡時說到我田野資料被搶光光的衰事,一樣是人類學家的她知道嚴重性,大驚失色之後與我說,說不定這也是一個預兆或契機,說不定冥冥中注定你應該換一個田野,換一群人,或許會更適合你。瓦拉本是 yajé 之鄉 Putumayo 的印地安人,馬上幫我介紹了家鄉的 taita 和大概可以做訪談的新對象。剛好我所研究的第一個社群大概已經認識我半年,對我慢慢失去了新鮮感,加上某些外在因素,對談論 yajé 經驗的態度趨向保守,訪談對象的接洽日益困難,這時候若能換一個社群,接觸一些新的人,大概是很不錯的選擇。只是這位 taita 平常的時間都在 Huila 的 San Augostin,只偶爾旅行來波哥大作儀式(事實上這也是都市 yajé 的常態,像第一個社群那樣根本住在波哥大的 taita 算是少見的。),是以我便開始慢長的等待。但就在一個星期前,瓦拉在 Facebook 上通知了我:taita 即將來波城做儀式,約期十月二日。於是我帶了簡單的行裝,就出發前往約定的捷運站 portal de la 80 準備搭公車到位於波城三十分鐘車程外的 Tenjo 的農莊。到了目的地,會了這個新的 yajecero 社群,才發現竟然跟我初來時做的第一個報導人D是同一個社群,D 三番兩次約我一起去喝過 yaje,但我彼時因為已經與第一個社群搭上線,加上沒錢或是月事等因素,總是到最後關頭拒絕了 D 的邀約,沒想到兜了大半年還是碰頭了,大概也跟瓦拉說的一樣,冥冥中自有定數吧。 風景宜人的 Tenjo, 我們喝 yajé 的小村莊。   許多的都市 yajé 其實都在位於都市近郊的小村莊中進行,主要是為了親近自然。Yajé 哲學做為一套與現代西方工業社會/資本主義抗衡的意識形態,很重要的象徵就是「自然」這個元素。我一直在這裡說自然,卻沒有刻劃出自然的肌理,想必是很粗糙的論述,不過關於yajecero 與現代工業社會的二元分野,我想要留到另一篇文章 buen vivir (好生活)再來討論。   taita E 做儀式的小農莊位於山上,上去要爬很長的陡坡,很快大家就都喘得不能說話,只管默默登山。山上景色很好,能夠鳥瞰村屋田園,小農莊裡面有牛有馬有動物,植著瘦巴巴的樹,有間很小的屋子,廚房與客廳只以一個吧台隔開,廳內置有桌椅沙發和一...

波哥大叢林指南

  自從被搶了之後就沒有再更新 blog ,電腦錄音筆一起不見算是個始料未及的狀況,全部的資料一夕泡湯,全部聯絡人/報導人的名單也跟手機一起被搶走,著實廢了一陣子,打不起精神來,直到九月許重新跟報導人聯絡上,才開始恢復(龜速的)進度。八月多開始上西班牙文課,認識了外國人,才發覺大家在這裡都被狂搶,誇張一點的還被搶過三次。波城除了扒手之外,麻煩的就是持刀搶劫,搶劫的人不論年齡性別,可能是青少年,也可能是看起來手無縛雞之力的老嫗。被搶之後,身邊的親朋好友還有親朋好友的親朋好友,三等親之內,只要見面,就向我耳提面命波哥大保命之道,室友們也扮起褓姆把我禁足,沒有人陪同嚴禁外出,就算外出,也三不五時打電話查勤,三令五申注意事項。我大概自十歲起就沒受過這等管束了,霎那間非常不習慣,感激之餘也生氣,氣波城的離譜治安,氣生著一張外國人臉就被當成目標的宿命,生氣的想買張機票回台灣算了,至少半夜十二點還可以悠悠哉哉的出門買消夜,而不用擔心會被攻擊。   不過大家的波哥大生存指南我都有聽進去,還做了筆記,錄在這裡,想來拉丁美洲旅行居住的人可以參考一下。當然全都做到也不保證永不被搶,可是我認識的在地人也很少小心到這種程度就是了。反正人身在外,多小心安全總是好的,保財保命總是最重要的。 波哥大叢林生存指南: 1。 絕對, 絕對不要走夜路。就算是大街也一樣。夜歸一定要成群結隊。此地門禁時間    是晚上八點,八九點以後就盡量不要單獨出門。 2。 定時充電手機,絕不可以讓手機有沒電的時候。失聯=出事 3。 若要搭計程車,一定要打電話叫車,並在上車後讓司機之道有人在目的地等你,    就算是白天也一樣。 4。 搭乘公車,必須耳目警醒,看到可疑人物(比方說,同時有幾個人一起站起來)    馬上逃車(如果可以的話),公車上不只有扒手,搶劫也是可能的,而且這種搶劫    通常會先跟司機串通好。 5。 出門旅行不要帶提款卡,要帶現金或信用卡。因為帶提款卡搶匪會羈押你到你把所    有的錢都領出來給他為止。 6。 在大眾交通工具上絕對不可以睡著,不然就會跟我一樣被搶了。同理,也不要聽 mp3,因為音樂會妨礙你對周遭環境的敏感度。 7。 不可以讓別人知道你身上有相機、電腦、錄影機等值錢物品,也就是說,在公車、    捷運、計程車、大街上,不要談論,也儘量不要...